【WX-DSW1,山東萬象環境,助力多領域環境監測】偏遠山區的地下水位監測,總被 “布線難、續航短" 困住 —— 沒有市電供電,只能靠電池,每月都要派人翻山越嶺換電池;城市觀測點布線又會破壞路面,影響交通與環境。而一體化地下水位監測站將 “傳感器 + 供電 + 傳輸 + 防護" 集成設計,搭配太陽能續航,徹的底擺脫對市電與人工的依賴,尤其適合偏遠場景的長期無人值守監測。

在結構設計上,“一體化" 優勢體現得淋的漓盡致:采用太陽能板頂蓋鑲嵌式設計,將太陽能板與設備頂部無縫融合,不僅光電轉化效率提升 15%,還能抵御 12 級強風,避免山區大風天氣導致太陽能板脫落;內置 MPPT(最大功率點跟蹤)充電控制器,能自動識別太陽光照強度,實時調整充電功率,比傳統控制器效率提升 20%,即便連續 3 天陰雨天,內置的 3.6V 150AH 鋰電池也能保障設備連續運行,無需擔心斷電。設備主體封裝在不銹鋼防護箱內,防護等級達 IP66,能抵御暴雨沖刷、沙塵覆蓋,箱體經過防腐處理,長期露天放置也不會生銹,減少戶外維護頻率。
核心監測功能同樣可靠:搭載投入式擴散硅壓阻傳感器,測量范圍 0-300 米,適配多數地下水位監測場景;探頭底部的斜坡式導液孔,能有效阻擋淤泥、雜質進入,在農田、礦區等易積淤的觀測孔中,也能保持數據精準;支持 4G + 短信雙重預警,管理人員可在云平臺設置預警閾值(如農田水位低于 8 米、礦山水位高于警戒值),一旦超標,系統會同時推送平臺告警與短信至指定手機,即便不在電腦前,也能及時掌握異常情況,無需 24 小時盯守。
上海某偏遠地熱井監測項目用該系統后,運維人員陳工表示:“以前每季度要開車 2 小時去換電池,現在太陽能供電全年不用管,一年只去一次做簡單維護就行。遠程就能在手機上看水位數據,去年地熱井水位異常下降時,系統 5 分鐘內就發了短信,我們及時調整開采量,避免了井管損壞,省了十幾萬維修費。" 一體化設計讓監測站擺脫了環境束縛,成為偏遠場景地下水位監測的 “理想選擇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