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WX-SW2山東萬象環境,助力多領域環境監測】如今 “智慧水利" 建設的核心需求,早已從 “單一監測" 轉向 “數據協同"—— 某省流域管理局管理著 20 個河道水位站、8 個水庫雨量站、5 個灌區流量站,此前各站點數據分散在 3 個不同系統,汛期需安排專人手動匯總對比,不僅耗時 1-2 小時,還易因數據偏差影響決策。而智慧水文監測系統以 “全域數據聯動" 為核心,打破了傳統監測的 “數據孤島",讓水利調度從 “經驗判斷" 轉向 “數據驅動"。

系統并非單一設備,而是 “前端感知 + 云端協同" 的完整方案。前端采用 K 波段雷達傳感器,可根據不同場景(河道、水庫、灌區)監測水位、雨量、流量等參數,非接觸式設計確保數據準確,不受泥沙、漂浮物影響;所有前端設備通過 GPRS / 有線網絡聯網,數據實時匯聚到統一的智慧水利云平臺,管理人員打開電腦或手機 APP,就能在地圖上直觀看到各站點的位置、在線狀態,點擊任一站點即可查看實時數據與歷史曲線,不用再切換多個系統。
“智慧" 的關鍵在于數據聯動與自動分析。平臺內置專業水文模型,能將水位、雨量數據結合河道斷面、水庫庫容等參數,自動計算流量變化趨勢與洪水風險;當某一站點數據異常(如河道水位 1 小時內上升 0.5 米),系統會自動關聯上游雨量站、下游水庫數據,判斷是否為暴雨導致的洪水,并推送分級預警(藍色、黃色、紅色)。更重要的是,系統還能與水庫閘門、灌區水泵等控制設備聯動,當水位超汛限的時,可自動觸發閘門開啟信號,減少人工操作的延遲。
該省流域管理局應用后,汛期調度效率提升 50% 以上。水利工程師反饋:“以前汛期要 6 個人輪流盯數據、算趨勢,現在平臺自動分析,異常情況直接預警。去年臺風天,系統提前 3 小時預測到河道洪水,我們及時調度 3 座水庫泄洪,下游沒出現險情。" 如今,這款系統已成為 “智慧水利" 建設的核心支撐,讓水利管理更高效、更科學。